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胸背部等皮脂溢出部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青少年多见。与皮脂大量分泌、痤疮丙酸杆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免疫炎症反应等有关。免疫、内分泌、遗传、饮食、情绪也与发病相关。
中医称本病为“粉刺”,主要由于素体阳盛,肺胃热盛,熏蒸于面部;或过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导致胃肠湿热,湿热循经上犯于面;或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瘀热上冲面部;或湿热郁久,痰互结,形成囊肿、结节等,
中医处方
处方1 枇杷清肺饮加减
批杷叶6~15g 桑白皮6~15g黄连3~6g 黄柏3~6g甘草1~3g人参 1~3g
适用于面部红色丘疹、粉刺或有小脓疱,轻度瘙痒疼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脓疱多合五味消毒饮;大便干加生大黄6~30g;口渴喜冷饮加石膏30~60g。
处方2 大柴胡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半夏 9g柴胡12g
大黄 6g
积实 9g
栀子 9g
赤芍 9g
黄连 6g
黄苓 9g
黄柏 9g
适用于皮肤油腻、皮损红肿疼痛,伴有丘疹脓疱、红色结节;伴有口苦,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如脓疱、结节较多,加白花蛇舌草15~30g、连翘15~30g、牡蛎20~30g、浙贝母15~30g、野菊花15~30g。
处方3 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炙甘草 6g当归12g
茯苓 12g白芍 12g
白术 12g
柴胡12g
桃仁 12g红花 12g
川芎 12g
熟地黄 12g
适用于皮损暗红,可伴有丘疹、脓疱、暗红色结节。乳房胀痛明显者,加郁金12~18g、川棟子12~18g;经前期加重者,加益母草 15~6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