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会问我呕吐能不能艾灸、能不能拔罐、能不能刮痧等,大家可以通过以下自我辨识要点初步判断自己呕吐的证型,在使用基本方的同时可进一步使用对应呕吐类型的治疗方案。
(一)外感风寒型呕吐
1.外感风寒型呕吐有哪些伴随症状?
如果有进食冷饮、生冷食品后出现呕吐,或有受凉病史,如淋雨游泳、空调过低等,出现鼻塞、咳痰等,这种情况可辨识为外感风寒型呕吐,舌是淡红的。
2.巧用艾灸,帮你疏风散寒止呕
(1)处理:隔姜灸。
(2)取穴:中脘、梁门、下脘。
(3)简易定位
中脘:脐中央与胸骨体下缘两点连线之中央(脐上四寸)。
下脘:脐中央与中脘两点连线之中央(脐上两寸)。
梁门:平肚脐与胸剑联合连线之中点,任脉(前正中线)旁开三横指(两寸)处。
(4)操作方法
1)准备5~10 块厚 0.2cmx0.3cm 硬币大小生姜片,穿孔数个;1cmxlcmx1cm 大小圆锥状艾炷数个。
2)把姜片分别放在上述穴位(如果姜片温度很低,直接放在皮肤上较凉可稍稍加热再放在穴位上)。
3)把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至尽或患者耐受度为宜。
4)如果艾炷还没烧完,患者就觉得很热,需要立刻把艾炷夹开:如果完全灸完直接除掉灰烬。
5)反复艾灸3~5壮至皮肤潮红、皮肤红晕而不起疱为度,如果期间姜片水分明显减少、温度过高,可更换姜片继续艾灸。
(5)注意事项
1)艾灸过程中,注意姜片温度是否过热,及时更换姜片,以免烫伤2)隔姜灸过程中,姜片与皮肤之间出现很多水分,应及时擦掉。
3)艾灸后,出现小的水疱一般不用处理,3~5天可以自行吸收大的水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处理,以免感染。
4)血糖偏高、有感觉障碍的患者慎灸,以免烫伤。
5)小孩不配合艾灸,或血糖偏高、有感觉障碍不宜艾灸的患者可以用粗盐 250g加热,用毛巾包裹,烫煨上面穴位即可;针对婴幼儿家长可以在自己掌心放点生油,两手反复摩擦至发烫,然后迅速捂在孩子肚脐上,反复做5~10 次,对婴幼儿外感寒邪的呕吐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