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吸气性鸡鸣样回声,反复发作2周或以上,肺部无阳性体征,一般不发热;新生儿和2~3个月小婴儿无典型痉挛性咳嗽,而表现为咳嗽数声后出现屏气、面色发绀窒息或惊厥。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5岁以下小儿易发,新生儿与婴儿也可发病。病程较长,可持续2~3个月患者是主要传染源。西医治疗上,初咳期应用抗生素可以减轻或阻断痉咳;重症患儿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亦可用高价免疫球蛋白能减少痉咳次数和缩短痉咳期;并发症单纯肺不张可采取体位引流,百日咳脑病发生惊厥时及时镇静。
中医学以其咳嗽特征称之为“顿嗽”“顿呛”,按初咳期、痉咳期、恢复期分阶段辨证,主要证型有邪犯肺卫(初咳期)、痰火阻肺(痉咳期)、气阴耗伤(恢复期);治疗重在涤清火、泻肺降逆。本节处方用药以2岁、体重12kg儿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