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是指一种(组)临床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3次。慢性便秘疗程应>6个月,慢性便秘主要由器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及药物3大类病因所致通过实验室、影像学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便秘是否为器质性疾病所致。此篇章主要讲述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由于饮食、生活环境、精神心理等因素导致肠道运力障碍、肠道分泌紊乱、内脏敏感性改变、盆底肌群功能障碍和肠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引起的便秘,临床可分为慢传输型便秘、排便障碍型便秘、混合型便秘和正常传输型便秘。通过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球囊逼出试验、排粪造影、盆底肌电图等检查可判断临床类型。本病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恢复正常肠道动力和排便生理功能,强调个体化综合治疗。治疗手段包括有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药物治疗,如促动力药、促分泌药、泻药、微生态制剂、灌肠药和栓剂;精神心理治疗,对伴有明显抑郁、焦虑障碍和睡眠障碍的患者,需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对于盆底肌功能障碍所致便秘者。
中医学常将本病归为“便秘”“后不利”“大便难”“脾约”“秘结”等范畴。本病的病因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弱、感受外邪等。本病的主要病机为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虚衰致大肠传导失常,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