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变主要限于结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UC可发牛千任何年龄,20~49岁青壮年多见。本病临床可分为初发型和慢性复发型,按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在6周以上,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部等肠外表现内镜下特征表现为连续的、表浅的、弥漫的、融合的、分界清晰的结肠炎症和直肠受累,重度患者表现为黏膜质脆、自发性出血和深溃疡形成。病理可见炎症反应和隐窝结构改变。UC诊断缺乏“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进行综合判断,需排除感染性肠炎、克罗恩病、缺血性肠病、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白塞综合征等疾病。本病的治疗目标是缓解临床症状及黏膜深度愈合,防止病情复发。治疗手段有: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高蛋白易消化富营养食物(严重者禁食)、避免奶制品;药物治疗,包括补液营养支持、氨基水杨酸制剂、激素、免疫调节剂等;外科手术治疗。本病中医多属于“久痢”“肠游”“泄泻”“便血”等范畴。脾气虚弱是发病基础,活动期多属实证,主要病机为湿热蕴肠,气血不调。缓解期多属虚实夹杂,主要病机为脾虚湿恋,运化失健。病位在大肠,与脾、肝、肾、肺诸脏的功能失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