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药基本常识

 提示: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家庭用药基本常识
合理安全用药
疾病除了日常调养、积极的手法治疗外,通常都离不开使用药物。那么什么是药物呢?我们认为,凡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以提高免疫力、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和主治功能、用法、用量的物品,都可以称为药物。
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药物,才能发挥药物应有的作用,帮助人们祛病救命、保持健康。但是滥用药物或错误使用药物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药品根据用途、安全性、剂型、规格、给药途径的不同,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指只能凭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开出的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品。这种药通常药理作用强,并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其他潜在的影响,用药方法和时间都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医生指导或监护下使用。患者不可能随意在药店买到。
非处方药是指为了方便公众用药,不需要医师开具处方,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按药品标签、说明书,自行到药店购买使用的安全有效药品。这类药的副作用较少,而且容易察觉,一般不会引起耐药性、成瘾性。
家庭人群用药
不同的人群用药也不同,如果将一个家庭的人群细分,通常包括青中年人.老年人、妊娠哺乳期女性、儿童等,本章主要介绍青中年人、老年人和妊娠哺买期女性具体用药时的注意事项。
青中年人用药四大禁忌
用药依赖
有些人体质较弱,每当身体一有不适,就赶紧买药服用,尤其是一些中药、中成药等。长期服药会使人从心理上对药物产生依赖,有的人只是小病小痛,日常调养或休息一段时间后便可缓解,不是必须服药,但心理上认为不吃药就不舒服。
擅自增减药量
有很多人服药时,会根据自身感觉症状轻了或重了而擅自增减药量,甚至停药,或增加药类。还有一些人偶尔一次忘记服药,就将两顿合在一起服用。这些都会增加用药风险,甚至引起中毒。如果症状减轻或加重,请及时就医,请教专业医生是否做出药量的改变,而不是擅自更改。
凭经验买药或换药
长期生病的人觉得“久病成医”,感到不适时,就会凭经验去药店直接买药服用;而且还经常听别人经验,擅自更换药物。这些都是用药的隐患。如果想要更换药物或尝试新药,需结合自身病情、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史等多种因素,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
滥用补药
很多病人体质较虚弱,会选择各种营养品进补,比如人参、鹿茸等。但实际上,这些补品与药物一起吃对健康并无好处。因此不要过分迷恋滋补药,补药要辨证使用,盲目增补非但无功,反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