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

 提示: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A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引起的急性发热出性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手、足、口、臀等部位可见散发性的皮疹和疱疹,偶见于躯干;普通病例可发热或不伴发热,多有咳嗽、流涕、食欲缺乏等非特异性症状;少数可发展为重症,出现神经、呼吸及循环系统并发症。患儿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本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一年四季均可发病,5~9月份多见。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抗体持续时间暂不明确。西医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温病”,病名同西医,中医治疗有一定的优势。病因为感受手足口病时邪,病机为邪犯肺脾、湿热壅盛,治疗以清热祛湿解毒为基本原则。
本节处方用药以2岁、体重12kg儿童为例。
西医处方
维生素C0.1g口服每日3次
补液盐Ⅲ1袋口服少量频服(冲水250ml)布
中医处方
处方1 中成药
开喉剑喷雾剂1ml喷患处每日4次(或多次)加抗感颗粒2.5g口服每日3次
处方2 甘露消毒丹加减
连翘 9g金银花 9g滑石 10g黄苓 6g
茵陈 6g石菖蒲 6g浙贝母8g藿香 8g
白豆蔻3g 薄荷6g后F射干 5g板蓝根 8g
生甘草 5g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2~5日
(煎药方法:加水300ml,浸泡20分钟,武火烧开,文火煎15分钟,取汁约150ml;后下煎药5分钟)
主治邪犯肺脾证。症见发热,口腔内疱疹,溃破后可见小溃疡,,流涎,拒食,并见手掌、足底、臀部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疱疹,分散稀疏,疱液清亮,舌红,苔薄黄腻,脉浮数或指纹紫滞。恶心、呕吐加紫苏梗6~9g、竹茹3~6g;腹泻加炒薏苡仁9~128、泽泻3~6g;高热加葛根6~9g、柴胡6~9g、青蒿 3~6g;伴瘙痒加蝉蜕 6~9g、白鲜皮 6~9g、地肤子 6~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