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

 提示: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朧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分为萎缩性和非萎缩性两大类。萎缩性炎本质是胃固有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慢性胃炎的发生与Hp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环境因素、自身免疫、药物及各种理化因素等有关。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还伴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慢性胃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段。本病治疗目标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改善胃黏膜组织学、提高生命质量、预防复发和并发症。治疗手段包括有生活方式干预如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粗糙食物、烟酒、药物等;H阳性的慢性胃炎予根除Hp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可应用胃肠促动药、结合胆酸的胃黏膜保护剂;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对症选用PPI或H2受体拮抗剂、抗酸剂、胃黏膜保护剂以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可给予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
中医学常将本病归为“胃脘痛”“痞满”“嘈杂”“反酸”范畴,认为脾胃虚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药物及外邪等多种因素,导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司,升降失常,而发生气滞、湿阻、寒凝、火郁、血瘀等标实证。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本病的病机特点,临床当标本兼治。
【注意】①对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慢性胃炎病人,可暂时不用治疗。慢性胃炎中最需要治疗的是伴有恶性贫血的胃炎,需警惕胃癌,排除胃癌需考虑自身免疫性胃炎,需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2②慢性胃炎的演变规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变。其中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被确定为胃癌的癌前病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建议3个月随访胃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则需采用内镜下治疗。③对合并Hp感染的慢性胃炎,应及时有效地根除Hp,通常采用四联疗法,疗程 14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