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案例展示     |      2025-01-06
猩红热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势。临床表现;发热,咽峡炎,可伴有“杨梅舌”“口周苍白圈”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1日内蔓延至全身,呈弥漫性鲜红色皮移、可出现“帕氏线”,3~5天疹退并伴明显的脱屑,少数患儿病展可能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售。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本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多见。人群普遍易感,以5~15岁儿童居多。西医治疗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及对症处理为主。
本病中医称为“丹痧”“烂喉痧”。病因为感受痧毒时邪,病机有邪侵肺卫、气营两燔、肺胃阴伤,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为基本原则。
西医处方
处方1 适用于一般病例(疗程7~10天)
布洛芬混悬液7.5ml口服必要时(每次5~10mg/kg,体温≥38.5℃,间隔4~6小时可再次服用)
加青霉素钠80万~120万U缓慢静滴每1小时1次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用前皮试
加,维生素C注射液0.5g
缓慢静滴每日1次
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氯苯那敏2mg口服每日3次
处方2 适用于青霉素过敏患儿(疗程7天)
布洛芬混悬液7.5ml口服必要时(每次5~10mg/kg'体温≥38.5℃,间隔4~6小时可再次服用)罗红霉素50mg口服每日次加
维生素C注射液0.5g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酮芬1.38g口服每日3次
缓慢静滴 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