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将骨质疏松症归属为“骨痿”范畴,根据“肾主骨“脾主肌肉”及“气血不通则痛”的理论,病因病机主要为肾精亏虚、肝筋失养、脾虚湿困和气滞血瘀。治疗上主要以补肾益精、健脾益气、活血祛瘀为基本治法。中药复方则根据不同证型配以不同方药,单味中药常用的有淫羊藿、骨碎补、杜仲、白术、巴载天鹿茸等。
骨质疏松症
案例展示 | 2024-12-2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I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原发Ⅱ型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主要为骨痛和肌无力、身材缩短、骨折等。继发性多由内分泌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病、性腺功能减退症等引起。诊断主要靠X线检查和骨密度测定。骨密度低于峰值骨量的2.5个SD以上为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伴一处或多处自发性骨折诊断严重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加强锻炼和户外活动为基础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为二膦酸盐类、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