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都有哪些具体症状?

 案例展示     |      2024-11-26
足跟痛都有哪些具体症状?
大家可能会尝试过这种感觉:走路走多了会脚后跟疼痛;或者早晨起床下地时,脚后跟特别痛,不敢着地,活动一会儿才能缓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足跟痛。跟骨在长期行走站立受到各种方向应力,引起跟骨周围肌肉、肌腱、滑囊、脂肪垫退变以及跟骨内压改变,表现为跟骨周围疼痛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中医认为足跟痛为痹证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足跟疼痛明显或病情持续时严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平时如何去防治呢?现向大家介绍简单容易学会的家庭外治法。
点穴拨筋,教你轻松处理足跟痛
1.处理,点穴拨筋。
2.取穴 腕骨、大陵、承山、太溪、昆仑。
3.简易定位
腕骨: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即手背尺侧,三角骨的前边)。
大陵:仰掌,微屈腕关节,在掌后第一横纹上,两筋之间凹陷处。
承山:腘横纹中央至外踝尖平齐处连线的中点。太溪:由足内踝尖往后推至凹陷处(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昆仑:外踝尖水平线与跟腱外侧的交点,对外踝尖与该交点间的
中点。
4.操作方法
(1)用大拇指或示指指腹依次抵在上述穴位皮肤上。
(2)指腹不离开皮肤通过按压、旋转、上下左右推动的方法,看看是否能找到明显疼痛的条索状或粟粒状的筋结点。
(3)利用点穴拨筋棒的平头端固定在筋结点上,用拨离的手法上下左右拨离 30~50 次。
(4)因点穴拨筋棒质硬,拨筋会比较痛,对消瘦、年纪偏大或痛阈较低的人,可能不耐受疼痛,或没有找到明显筋结点可改用手指指腹依次揉按上述穴位,每个穴位 30~50 下即可。